【心理百科】解锁自我认知密码:开启正确认识自我之旅

发布时间:2024-08-05

在人生这趟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中,我们常常在喧嚣的尘世里忙碌奔波,追逐着形形色色的目标,却鲜少停下脚步,审视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自我认知宛如一座神秘的宝藏,隐匿在灵魂的幽深处,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它是解开人生诸多谜题的关键密码,掌握了它,我们便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精准的定位,于风云变幻的生活里明晰前行的方向。此刻,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意义非凡的“开启正确认识自我之旅”,用智慧与勇气去叩响自我认知的大门,去发现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关于自我的奥秘,重塑与自我、与世界相处的全新模式,开启一段绚烂而深刻的心灵成长篇章。

【洞见内在真实的自我肖像】

如果是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感觉“我健康或是不健康”,但是其实还是会出现高估或者低估自己心理健康的现象。

比如说一些强迫症的患者,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控制力不足的,其中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发展成精神病,但是其实基本上是没有这样的风险的。另外一种是低估,也就是说存在问题但是忽视,这种情况是更经常发生的。除了会低估自己的心理问题,有时候还会低估身边的朋友包括家人的心理问题。

【洞察心灵晴雨表】

那么究竟如何来判断心理健康呢?如果是判断心理疾病的话基本上有两个标准,一个标准叫做主观痛苦,一个标准叫做社会适应。

所谓主观痛苦指的是说这个人内心感到非常痛苦,觉得“我不该是这个样子,我的生活已经不正常了”,这是符合心理疾病的一维标准的;另外一维的标准就是社会适应,他可能是在学习可能是在工作,可能是在家庭或其他的人际关系上有持续的问题,很难扮演好社会期待他的角色。

【细说“自我”】

一个人健康的自我,大概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描述,一方面他能够有一定的自我了解、自我认识,第二方面他能够有基本上接近现实的自我评价,第三个方面就是他能有较好的自我接纳。

(一)认识自我

如何认识自我,如果我们探索自我的“打开方式”不太正确,甚至会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有一种比较安全的找寻自我的方式,就是当我们投入到生活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间,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和别人的相互交往得到别人的反馈,与别人相比较中间我更清楚地认清我是谁,所以这个问题是不可以坐在家里反复地追问的,而是要走出去在外面去体会。

(二)自我评价

在自我的第二个维度就是对自己的评价,在美国有一项超过万人的大型调查,在调查中间询问人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自己的外貌魅力和一般人比起来怎么样?如果如实地认识自我的话,一般的规律是60%的人会是和一般人的外貌魅力差不多的,但是调查的结果并不是这样,事实上有60%的人回答说“我比一般人的外貌魅力要好一点点”。如果把这个问题换一个也会得到类似的结果,如果问和一般人相比你的聪明程度怎么样,大部分人说“我比一般人要聪明一点”,如果问你比一般人的这种道德水平怎么样,大多数人会回答“我比一般人高尚一点”。

(三)自我接纳

第三个方面就是对于自我的接纳,我们对于自我的接纳在有些时候是挺困难的,大千世界万千众生,我们有很多共性,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对于自己特殊的这一点点怎么看,有时候取决于你那个环境。

比如说丑小鸭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一只天鹅生活在鸭群中间,它就被界定成了长得很丑,所以如果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如果尺度非常单一的话,就会让你难以接受自己身上的一些特点。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点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需要你去接纳,需要你不简单的认为我这个是一个缺点。

【莫让自我价值蒙尘】

对于青少年和青年时期的这段低谷,它有生理层面的原因、社会层面的原因,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这个时候我们难以确定自己的价值,难以认可自己。下面这段诗,送给那些在困惑中间怀疑自己价值的人:

“他爱在黑暗中漫游

黝黑的树荫重重的树荫

会冷却他的梦影

可是他的心里却燃烧着一种愿望

渴慕光明渴慕光明

使他痛苦异常

他不知道在他头上碧空晴朗

充满了纯洁的银色的星光”



转载自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上一条:【心理百科】自我实现理论
下一条:【心理百科】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人际交往中的双刃剑